由欧洲外贸商会(FTA)发起,欧洲最大的50家纺织品零售商共同参与制订的《欧洲社会标准监管制度———企业社会达标倡议方案》(简称BSCI),目前已在欧洲范围内推行和实施。该方案要求,如果纺织企业经常要求工人加班却不付加班工资,或不给工人以人性化关怀,出口产品就很可能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。有关人士呼吁,BSCI方案应引起国内纺织企业警觉。
新壁垒“社会责任”浮出水面
在近日杭州市外经贸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“提高纺织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”研讨会上,如何规避欧盟以社会责任为理由实施建立新贸易壁垒,成为外贸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“不仅仅是政府,公司同样要承担社会责任”,如今很多西方国家将此奉为至理名言,众多参与者,包括投资者、消费者、非政府组织、媒体、政府,甚至诸如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,也都强调这一观点。而在近几年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中也可以发现,“劳工条件”、“社会责任”等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。
企业要做好心理准备
纺织品及服装是杭州市的主要出口产品,2005年出口额37.76亿美元,占杭州市出口总额的27.2%。欧盟又是杭州市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,占据近一半的出口份额。但是,按照欧盟的“BSCI方案”,目前杭州市大部分纺织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。
杭州外经贸局贸管处人士认为,如果欧盟以“BSCI方案”要求我国供应商的话,在经历过反倾销、配额等贸易限制之后,我国纺织企业有可能迎来新的贸易壁垒,企业对此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。
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介绍,除了安全生产有详细规定外,生产环境和劳工问题也是欧盟BSCI方案关注的重点,比如,不能聘用18周岁以下的童工、节水率和节电率、员工工资、员工社会保险等问题,也构成了欧盟“BSCI方案”考察的重要内容。眼下,杭州市一些纺织企业已经开始警觉起来,已有一些企业邀请荷兰与英国专家到工厂实地考察,帮助企业早日达到有关标准。
|